Skip to content

Blog

Article Category

APPLE EN

The Hypocrisy of Apple in Communist China

“We believe that our presence in China helps promote greater openness and facilitates the free flow of ideas and information… We are convinced that Apple can best promote fundamental rights, including the right of free expression, by being engaged even
Read More

Make iPhone in U.S ? Big Talk From Trump

Trump had appealed for Apple to move its manufacturing from China to U.s, to create more jobs. From our perspective, by no means will Trump save the sad American workers in Rust Belt. 川普在選前屢次點名 Apple,呼籲 Apple 將 iPhone 搬回美國製造,希望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不過就我們看來,就算川普用盡一切手段,祭出反傾銷之類的手段整死中國印度製造,還是救不了Rust Belt裡沒工作、沒尊嚴的「可悲老美」。
Read More

The Trump Effect

Markets worry about president-elect’s trade policy would be bad for Apple. Trump has publicly stated that he would force Apple to move its manufacturing back to U.S. 川普上台,市場普遍擔心新任美國總統的貿易政策將對蘋果不利,因為他曾公開表示:上任後將逼蘋果將產品生產搬回美國。川普效應對蘋果的影響,此篇作者的分析非常淺顯易懂,值得一讀,摘要如下: 1. 川普想讓蘋果回流美國製造及組裝 2. 川普請蘋果創造美國工人就業機會 3. 川普想對中國進口貨物課反傾銷稅 4. 川普想對企業調降海外盈餘匯回稅 (1)與(2)都不可能。各代iPhone從產品設計到最後之組裝所需之「應變」靈活度極高,目前尚非機器人能取代,之前Mac在美國的自動化產線也早已告停。 縱然搬回美國製造在財務上所大幅增加的人工成本(不論是否轉嫁消費者)尚不致於讓Apple進入負毛利,美國依舊找不出任何一個地方能生出那麼大量的skilled labor來建廠。 (3)
Read More

Tech Industry: Too Many People, Too Little Work

Tech industry has changed, there are far less jobs for for more people in the technology sectors in U.S 躋不進科技業的美國勞工,恨啊… 何出此言?請看華爾街日報此篇報導。 The five largest U.S.-based technology companies by stock-market value—Apple, Alphabet, Microsoft, Facebook and Oracle Corp. —are worth a combined
Read More

Apple Leaving No Quarters for Suppliers

Even for a company as rick like Apple, cutting price and order volume is a must, leaving no quarters for its suppliers.
Read More

iPhone, Sigh-Phone?

Google-owner Alphabet passes Apple to become world’s most valuable company. 前些時日,才和朋友聊到蘋果在戰略思惟上之強項與弱項。在經營績效上,蘋果是個厲害的角色(Wal-Mart也是);但我從來都對蘋果沒有好感(我對Wal-Mart也是)。 谷歌字母公司全球市值最高企業 Google母公司字母(Alphabet)上季營收和獲利都超越預期,反映線上廣告銷售強勁,成本控管有成。 這是Google改採新架構、將主要搜尋和廣告業務部門(仍稱Google)從風險投資事業分開後,以母公司Alphabet為名公布的首份財報。去年第4季扣除支付給合作夥伴的營收成長19%至173億美元。淨利增加5%至49.2億美元,扣除一次性項目的每股盈餘為8.67美元。 就Google事業(含搜尋、Youtube、Android等)來說,第4季營收增長18%,全公司最大營收來源廣告收入成長近17%,至190.8億美元,點擊付費廣告數量成長31%。Google占集團營收99.3%。 這篇報導說,蘋果單季淨利就有184億美元,Alphabet要用四個季度才賺得到這麼多。但Alphabet市值現在就超越了蘋果,何以致之? MarketWatch的分析: (1) 成長腳步:蘋果上季營收僅增加1.7%(分析師還預期本季將會萎縮),Alphabet營收成長則有19%。 (2) 成長潛力:不僅iPhone,iPad和Mac銷售均萎縮,正在開發的產品也不成熟。反觀Alphabet對未來科技之投資,像是自駕車、Nest智慧家庭、光纖網路領域等,可望比起蘋果自駕車更早收穫投資回報 (3) 投資決策與績效:投資人看好Alphabet的大手筆投資,因為過去績效良好,YouTube就是個帶來大量行動廣告營收的例子。
Read More

Amazon Lays Out Its New Phone ?!

From sources who are familiar with the matter, Amazon has been planning with some of its OEM partners for its new phone. 知情人士表示,Amazon又開始和手機廠談代工了。 雖然2014年以自己的OS版本推的Fire Phone導致Amazon認虧了一億七千萬美金,但對貝佐斯而言,這也不過就是一堂不貴的商業模式的實驗課(別忘了,臉書買目前已經改採完全免費制的WhatsApp的價格,是這個數字的一百多倍,何時能賺得回來沒人知道)。而我們向來認為,Amazon之生態系思惟裡面應該要推自主OS的手機(其中一個原因是Apple Appstore以及Google Play限制Amazon發展之處很多,以後有機會另文分析),只是需作更清楚的本質性思考。 原本的Fire Phone是很好用的手機,但畢竟它的定價 ($650) 錯了、主要功能訴求 (Firefly以及裸視3D)錯了,這回老貝會怎麼玩,我們拭目以待。 我們在去年即說過,Amazon早在2011年前就該推出附帶全球免費漫遊的instant messaging方案,它也應該考慮採MVNO模式,在主要市場兼營行動通信業務,搭配相當幅度的免費方案,推升使用者數。如此一來,它的電商特別是家庭日常用品與生鮮類的購買、視頻、音樂、書籍、期刊、報紙等等之訂閱以及廣告之觸及,必能更上層樓。 現在,其實為時未晚,雖然全球手機銷售從低階到高階甚至連iPhone都已見頹勢;但是,依目前硬體之演進,BOM cost在百元美金以下的手機已具備日常需用的所有運算能力,因此這回重返手機市場,Amazon非但完全不必靠賣硬體賺錢、還能有更靈活的商業模式之操作空間,這場仗會很有趣的。 反觀台灣這裡搞電商的、談電商的、教人家做電商的…有誰靠著技術和商業模式之本質性研發,把面對下一個世代的局給佈建起來了?
Read More

Apple to Buy HBO? Content is Not King!

Is content really “king”?  Younger audience tends to watch less TV these days. They binge watch YouTube, 17 , and Games, things didn’t exist before. 內容真的是「王」嗎?我們來看天下大勢。 愈年輕的世代,看傳統電視節目的時間愈少,他們關注的目光被拉往各式各樣從前根本不存在的 YouTube, 17, 手遊等等之內容。 然而,HBO Now 遲至 2014 年底才成立,而它在傳統電視中的收視占比,遠低於它在年輕人用得最多的手機、平板、筆電中之占比,毫無疑問。那麼,掌控極大量優質內容獨領風騷數十年的 HBO,真心還會覺得自家的內容是王嗎? 你的內容「非看不可」嗎? 你的內容再好,對消費者而言倘若不是「非看不可」,倘若在他們常用的裝置裡不存在,它就不是王。而現在大家「非看不可」的東西,有多少還在 HBO 裡? 我們假設你是一位古典音樂愛好者,齊瑪曼是你非常喜歡的一位鋼琴家。如果他和布商大廈合作新出一套貝多芬一到五號鋼琴協奏曲全集,照理來說,你會買。但他如果只出黑膠唱片版本,而你又沒有黑膠唱盤,你會買嗎?如果他只出Blu-ray的錄影版本,而你沒有藍光播放器,你會買嗎?如果他只出CD版而不提供數位下載或串流然後CD又賣完了,你會拼死拼活去eBay或Amazon找二手嗎?畢竟,反正不聽也不會死,貝一到貝五的版本MUZIK上隨隨便便就有十個八個,沒缺那麼大吧?
Read More

Apple to Invest in Original Content

Apple’s Move Into Content Creation Could Devastate Netflix And Amazon Summary Apple is reported to be recruiting executives to head up a content creation effort. Apple will probably fund outside production companies to create Apple exclusive content as Netflix does.
Read More

Video Streaming:

影音串流,這種仗永遠都在打。大咖有 Amazon, Apple, Netflix,小的有 Spotify, KKBOX。玩到 video 量級的,就等於跳了一座山,但這種搶內容授權的競賽本質,是一樣的。 2010年,Netflix 和 Epix(派拉蒙和 MGM 以及 Lions Gate 的合資公司,有多猛你就知道了)簽了張十億美元的獨家授權,2012年到期,所以 Epix 當年就上了 Amazon。 結果,Netflix CCO (Chief Content Officer) 說 “we have decided not to renew our agreement in the US with Epix, the cable
Read More

India is Not the Savior for hTC

India, a country of 1.3 billion people but with $1000 GDP per capita, has been defined as low-income economy by Wold Bank. 鴻海在印度投資上看200億美元   「……國外媒體報導,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已抵達印度,除與印度新創企業會面,也將拜訪印度官員;鴻海相繼攜手阿里巴巴、小米、軟銀前進印度投資,凸顯印度在政策引領印度製造(Made in India)以外,當地內需市場擴張,同步帶動科技業軟硬整合的新契機。印度媒體hindustantimes.com等昨(9)日引述消息人士的談話指出,鴻海在印度投資規模上看200億美元(約新台幣6,246億元),郭董率領40人的代表團前往印度考察,今天計劃拜訪印度通訊部長RaviShankar Prasad,有機會簽訂資訊合作案。…… http://udn.com/news/story/7240/1046894 印度有13億人,和中國有拼,但人均GDP僅不過美元一千多,也被世界銀行定義為低收入經濟體。目前它的feature phone仍占六成,smartphone四成,內需市場的成長潛力雖不待言,但絕大多數人民所需用的手機都處於hTC不會有利潤的極低價格帶。 講低價,自然不能不講到鴻海。新任總理莫迪之競選承諾「印度製造、數位印度、潔淨印度」,配上鴻海在印度大佈局的思惟以及郭董這次揮軍印度的深度,遠遠不是只想「賣手機」的hTC所能想像。 當然,這個英語為官方語言之一的國家同樣有富裕階層,但他們心目中智慧機的高端產品,也是目前市占率還小贏hTC的Apple, Sony, 以及早已佈局在當地設了三座研發實驗室總共僱用一萬多名工程師掌握近三成市場的Samsung。 至於hTC目前在印度主攻的中階機呢?現在低價高規已成智慧機裡的全球主流;而這個擠得要命的區間裡有的是小米華為中興華碩,現在又加上了個大投資結合官方與印度業者會玩血洗市場策略的鴻海。
Read More

The Effectiveness of Start-Up Incubators and Accelerators

Building incubators or accelerators has become a thing in Taiwan. Even governments have allocated funds in the business. 近來在台灣,設育成中心或加速器,變成了顯學,連政府都挹注公部門的資源下來一起做。這二個同樣都屬於「幫早期的創業者長大」的概念,彼此該如何劃分,尚非本文重點;在此僅針對我們所觀察到的怪象,略作省思。 現在從北到南的育成中心,都在做些什麼? (1) 提供Co-working space,一定期間免租金 (2) 提供講師、相關課程 (3) 自己投資一點點資源或資金,再提供與投資人媒合的機會 至於那些「嘴砲打很大、小孩生不出、付錢辦領養」的「掛榜」育成,和三流補習班買考上建中台大的名單有什麼差別? 純粹丟人現眼,在此就不提了。 先檢討上述(1), (2), (3)三項。 〔問〕Co-working space有沒有用? 不能說完全沒有。但重不重要? 〔答〕當然不重要。蛤? 「我還以為創業育成中心主要就是在提供這個啊」? 好吧,大家都知道HP, Google, Apple都從小小的車庫起家,最後都成為國際巨擘。先找個免費或便宜的地方,大夥聚在一塊兒想清楚該做什麼、怎麼做、把該找的人找齊、湊一筆啟動資金… 創業的常態,從以前到現在都是這樣。在寸土寸金的台北市,從591找,月租一萬元以下還附冷氣的8坪10坪可以擠進五個人工作(不然你還肖想101的辦公室嗎)的小套房都有一千多間,新北市有近三千間,再往南就更不必提了。這種價格你如果找二個伙伴還租不起,也不必考慮創業了,連下個月吃飯都會成問題,對吧?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