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About us

eCounsel group

A boutique firm with unparalleled expertise in business and technology. We have good command of industrial ecology and legal practice, and have undertaken highly regarded cases. Because the small business scope, we pay more emphasis on effectiveness and efficiency, and choose clients with deliberation. The managing partner not only has extensive experiences in various legal issues more over than 20 years, but invests and manages several technology companies. In addition, he always checks each case rigorously. Clients’ business objectives are our primary focus. To achieve the same in the most cost-effective fashion trumps all seemingly sophisticated legal discussions.

The Effectiveness of Start-Up Incubators and Accelerators

2015 - 02 - 09

Building incubators or accelerators has become a thing in Taiwan. Even governments have allocated funds in the business.

近來在台灣,設育成中心或加速器,變成了顯學,連政府都挹注公部門的資源下來一起做。這二個同樣都屬於「幫早期的創業者長大」的概念,彼此該如何劃分,尚非本文重點;在此僅針對我們所觀察到的怪象,略作省思。

現在從北到南的育成中心,都在做些什麼?
(1) 提供Co-working space,一定期間免租金
(2) 提供講師、相關課程
(3) 自己投資一點點資源或資金,再提供與投資人媒合的機會

至於那些「嘴砲打很大、小孩生不出、付錢辦領養」的「掛榜」育成,和三流補習班買考上建中台大的名單有什麼差別? 純粹丟人現眼,在此就不提了。

先檢討上述(1), (2), (3)三項。

〔問〕Co-working space有沒有用? 不能說完全沒有。但重不重要?

〔答〕當然不重要。蛤? 「我還以為創業育成中心主要就是在提供這個啊」? 好吧,大家都知道HP, Google, Apple都從小小的車庫起家,最後都成為國際巨擘。先找個免費或便宜的地方,大夥聚在一塊兒想清楚該做什麼、怎麼做、把該找的人找齊、湊一筆啟動資金… 創業的常態,從以前到現在都是這樣。在寸土寸金的台北市,從591找,月租一萬元以下還附冷氣的8坪10坪可以擠進五個人工作(不然你還肖想101的辦公室嗎)的小套房都有一千多間,新北市有近三千間,再往南就更不必提了。這種價格你如果找二個伙伴還租不起,也不必考慮創業了,連下個月吃飯都會成問題,對吧? 再來,你去東京紐約洛杉磯香港北京上海問問看,用這種租金找得到什麼鬼地方,就知道在台灣Co-working space根本不是創業者最大的問題。

〔問〕講師或Mentor有沒有用? 不能說完全沒有。但重不重要?

〔答〕多半書念得越多的人越不會做生意,這大家應該知道吧? 然後,創業不僅是創新,而是要把創新的產品或服務賣出去,這大家也知道吧? 育成中心如果能讓你近距離接觸到身經百戰的創業者、生意人,而這些人還幫你看清楚自己的盲點、讓你真的變強,這就挺棒的。如果他們整天都在講高遠的理想、把祖克伯貝佐斯馬雲李彥宏掛嘴上,讓你以為聽久了成功學有一天自己也會成功,那就和屁話沒兩樣,你去買本商業周刊來看看就可以了。

〔問〕台灣的育成中心能給你多少錢、多少資源?

〔答〕就算一開始不收你錢,給你用的水電冷氣寬頻辦公室租金最後都要算回來成為對你的投資,雖然這也沒多少啦,加一加,每年最多也不過三五十萬台幣。那對創業者的直接金錢投資呢? 多半在百把萬到二三百萬之間。這個錢夠不夠幫你成功? 當然不夠。我自己的各事業裡,30歲年薪百萬以上的強者比比皆是;你如果要挖這樣的神人,用22K來跟你創業,雖然未必不可能,但你憑什麼? 你自己都還搞不清楚狀況的小公司股票? 別拿馬雲和蔡崇信的例子來說嘴,你以為中國十三億人出了幾個馬雲? 所以,你手上就算有了好不容易爭取到的育成中心的二百萬資金,要不就得在第一年內找到下一輪的錢、要不就得趕快開始做到生意有營收(你去查看看Google和Facebook在創立之後多久才有營收好了),否則,你手上的錢連半個將才都請不到,「育成」? 育得成嗎?

〔小結〕我們認為,Co-working space在台灣根本算不上問題,怎麼會變成育成的重點? 而創業者如果搞不清楚自己究竟還缺什麼,講師和課程又能幫上多少忙? 大多數的育成中心手上能打的子彈有限,又欠缺看案子看團隊的本領,對於所打算育成之團隊只能象徵性地挹注一點撐不了多久的資源,創業者除非自己有本,否則還不是得拼了命去找錢?

因此,有效的創業育成,應該這麼做:

(1) 以Switch hub概念,突破Co-working space之侷限
(2) 把全部課程濃縮成一堂「突破自己的盲點 + 分辨專業與嘴砲」
(3) 就事業的基本要素「創業者、事業項目、資源」而言,搞育成的只要認為前二個OK(廢話,不OK你還育成他幹嘛)就該好好押資源下注去加速,光給個百把萬台幣只適合辦家家酒

詳細說明如下。

〔問〕Co-working space之侷限是什麼? Switch hub又能做啥?

〔答〕所謂的侷限,就是「有限、難以擴充的空間」,簡單吧。就算把再大的場館搞成Co-working space,首先我們要搞清楚,創業者又不是打卡上班族,讓一堆人往同個地方跑有什麼意思;其次我們就算精實點只估給每人2坪的空間,1,000坪最多塞進500人,每個團隊5個人的話也才不過100個團隊。如果有1,000個團隊提出進駐申請、審核後認為200個有機會,你要再花大把鈔票和精神去增設另一個1,000坪嗎? 還是最後靠抽籤決定誰能進駐? 就像前文中說的,10坪大附冷氣的空間在大台北隨處都能用萬元左右的租金搞定,如果還是學生想創業在校園裡更多的是免費空間可利用,場地這檔事,根本不是創業者最大的問題,「不懂自己還缺什麼、該上哪兒找」才是。育成中心,其實200坪就夠了,就像個Switch hub,作為關鍵資訊供應與交換並聯絡感情的中繼站即可,招團隊「進駐」能幫忙他們加速多少?

〔問〕為什麼只需要上一堂「突破自己的盲點 + 分辨專業與嘴砲」的課?

〔答〕那不然,上多了你記得住嗎?

大部分創業者都搞不清楚自己當下的狀態,究竟是「一廂情願」,還是「擇善固執」;然而這件事情縱然是投資人或育成中心也一樣會看走眼,因此,幫助他們認清「只要是人.必有盲點」就夠了,讓他們在嘗試錯誤中學習突破,或許就有成功的機會。但是,每家公司在營運上所共通的基本專業如會計、稅捐、法務,創業者多半都不具備,需要向外尋求專業的協助;但究竟何時該去找專業、誰才是專業、誰又在嘴砲造口業? 這點如果沒辦法分辨,輕則害創業者走冤枉路浪費時間白花錢,重則被科處罰鍰、停業、甚至還得擔刑事責任。

有個超強的神人級團隊,他們和我很聊得來,在得知他們要開公司的第一時間我就主動表示投資意願,也榮幸被他們接受為唯一的外部投資人。三年來他們靠著技術和敬業,做出品牌和口碑,生意越做越好,費用開了就不給殺,很爽,這個月和一家怪獸級的上市公司餐敘時,他們還認真說想要加碼投,請我們考慮。就已經是這樣的創業者了,在我和他們談定入股條件之後,他們找的會計事務所居然回覆「公司成立第一年內不能增資」,害這群年輕人的老大緊張地問我怎麼辦。我二話不說「你把那間事務所連絡人的姓名電話給我吧」。我親自打去「OO小姐,妳真的告訴他們如此如此這般這般啊? 喔,那妳的依據是什麼? 蛤,公司法啊,哪一條?」… 沒想到「喂,你這個人說話怎麼這麼不客氣,我不想跟你講了」(砰! 一個有20年經驗的商務律師,就莫名其妙被小會計事務所的小菜鳥掛電話了…)

這位小姐誤把公司法163條「發起人之股份非於公司設立登記一年後,不得轉讓」的規定擴張解釋到公司成立後一年內的新股發行。我根本懶得和她理論、也沒理會那家事務所老闆的道歉,立馬就幫創業團隊換了會計師。這件小到不行的事情,證明了「分辨他人有無專業」對創業者之困難以及重要性;教會創業團隊把這件事搞定,後頭一切好談。

〔問〕好好押注資源去加速? 該押哪些? 押多少?

〔答〕創業者如果人是對的、項目是好的,你如果不敢押資源下去,還有臉自稱創業育成啊? 還好意思自稱加速器啊? 要幫創業者成功,應該具備的本領,是他缺少人才你有人才庫能幫忙、缺資金你就領投再抓其他VC進場、缺業務你就協助他創造出海口… 不這麼做,讓他事事自己來撞到頭破血流死無葬身之地,那還育成、加速個什麼鬼? 更何況,儘管這麼做也未必成功,但是大家痛快一場,不才是創業精神之所在嗎?

Recommended article 

Should Only Publicly Traded Companies Implement Internal Controls?

The answer is obviously no, every company should implement internal controls. For instance, a company with NTD$ 200 million annual sales is not a big company in Taiwan, but failure in internal controls could cause millions…

Key to Internal Controls -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Environment mainly consists of corporate culture which includes the integrity, values, and professional ability of the staff, styles of the management, duty delegation and organization and the cultivation of the organization and the staff. (一)資訊與溝通跟控制環境的關係…

Internal Control: Why It is Never Done Right?

Bad internal control has more than one or two reasons. Loopholes must be resulted from so many different factors, the biggest of which is the negligence of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公司的內部控制做不好,不可能是只有一兩種原因,一定是許許多多不同因素所共同造成公司的內控出現疏漏,而公司忽略內控通常為最大影響因素。公司為什麼會忽略內部控制制度?經過研究分析,大概有三大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每間公司、每個經理人都會遇到的問題,那就是一個字,「忙」。 不管是大企業還是小公司,目的不外乎是將公司的利益極大化,也就是要忙著賺錢,所以企業內部的重心可能放在業務開拓、產品促銷或是技術研發等會使公司更具競爭力的方面,當然除了這幾個面向之外,公司內部大大小小的事情可多了,每這兩年經濟又不景氣,公司員工通常都得身兼數職(正所謂三個人做五個人的工作,拿兩個人的錢),繁忙的程度自然不在話下。 公司若是錢賺得少那也就算了,若是今天公司不賺錢要關門倒閉了,員工跟老闆飯碗都不知道要去哪裡找,縱然知道內部控制制度很重要,但是填飽肚子更重要吧? 舉例來說,我們都知道書桌上的東西要收拾乾淨、整理好,要找的東西才找的到,但是真正能好好做到的人並不多,為什麼?因為沒有時間阿,大家都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要讀書、要工作、要帶小孩,桌子上亂個幾天應該沒什麼關係吧! 沒錯,書桌亂個幾天也無傷大雅,但是等到重要的東西因此找不到的時候,後悔也來不及了;公司是要賺錢,但是內控做不好而因小失大更是得不償失。到底要怎麼辦呢?本書將會交給你最省時、有效的內控方法,讓你整理好你的書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