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Blog

Article Category

THOUGHTS ON TECHNOLOGY

Trucks v.s Drones

Let’s see if this article from Insider makes any sense? 我們來看看Insider這篇文章到底合不合理? 無人機送貨純為噱頭?成本為快遞一萬倍 送貨成本計算:(能源成本 + 操作人員成本 + 載具費用攤提) 這個基本公式,不論用卡車或是無人機,都一體適用。從Amazon日漸廣佈的fulfillment center送貨到客戶那兒,Prime二天、Prime Now二小時、再進到將來Prime Air以半小時為目標;其同時、同路線的出貨數量都趨於靈活之小量,大型貨車根本使不上力。用無人機,會比起用卡車的單趟人力貴,我都高度懷疑了,還一萬倍? 送貨的能源成本:卡車 vs. 無人機 每英哩,卡車是 $0.5 而無人機只要 $0.02。所以,混用卡車和無人機來完成送貨到府,就能大幅降低亞馬遜必須支出的運費 the fuel cost of running a diesel-powered truck is a little over
Read More

Tech Industry: Too Many People, Too Little Work

Tech industry has changed, there are far less jobs for for more people in the technology sectors in U.S 躋不進科技業的美國勞工,恨啊… 何出此言?請看華爾街日報此篇報導。 The five largest U.S.-based technology companies by stock-market value—Apple, Alphabet, Microsoft, Facebook and Oracle Corp. —are worth a combined
Read More

Is Amazon a Tough Competitor for Google’s Search / Ad?

When you have a specific product in mind, do you go on Amazon or Google? 當你有特定領域的需求(比方說,要上網買東西)時,是先上Amazon找、還是去Google? 電子商務調研公司BloomReach近期在線上訪問了2000位網購者。結果顯示:在尋找一項商品時,有超過55%會直接前往Amazon,比去年成長了11%。消費者也不再偏好搜尋引擎來尋找商品,從去年的34%直落到今年的28%。Google在這點上,持續敗給Amazon,而且看來差距還愈來愈大。這部分的廣告收入,亦然。 9 in 10 consumers will check Amazon even if they find a product they want on another retailer’s site 有9成的受訪者,即使在其他通路商網站上找到他們想要的產品,也還是會去Amazon的網站看看。Amazon的優勢除了基於這樣的事實,更重要的是其Prime服務所創造的使用者超高黏性。在超快到貨、線上書籍、電子書、有聲書、影音串流等服務下,Amazon會員在找商品的時候,還會去其他網站嗎? 而且,這篇還漏講了我們常提到的事情,就是包括在Prime member $99的年費裡的Prime
Read More

Oracle Going After Amazon in Iaas

“Amazon’s lead is over” said Larry Ellison, whom we considered a character in the business, but we still respect Jeff Bezos more when it comes to his vision and mission in cloud businesses these days. 儘管Ellison是超酷鐵打的老爺,但論到當代雲端事業之格局和視野,我們認為Bezos比他值得受人尊敬。 去年11月新聞,Larry Ellison怎麼表示的? “He doesn’t
Read More

The Basic Concept in IT Operations

Delta, the second largest airline in U.S, had a computer glitch on Wednesday, canceling 2000 flights and incurring huge losses. 全美第二大航空 Delta 電腦世紀大出包,被迫取消二千多個航班,公司和旅客都承受了鉅大的損失。 妙的是,過去三年它在系統上的投資就已經高達數億美元,光今年到目前為止也有1.5億、也換上了新的CIO,那怎麼會慘成這德性? 就算是AWS也會出包 開始投入IT業未幾,我就從多次痛苦經驗中,學到一件事「再好再貴再國際知名的軟硬體,都會意外暴斃」。所以,從那時起,我就拼了老命研究 redundancy, load-balance, remote-backup, fail-over, high-availability 等觀念,更因為自己向來對事業前途的不安全感,而自始奉行不渝。 有人說,如果Delta早上了AWS就不會出這種事,錯了。這是IT系統的基本架構認知問題,不是用誰家機房或哪家公有雲私有雲的問題;就算上了AWS,如果不事先設好並再三測試standby replica與secondary AZ這些神兵利器,Amazon出包的例子大家沒聽過啊?! 新聞來源: Delta Air Lines CEO
Read More

Netflix’s Performance Continues to Decline

We have always held a pessimistic view on the future of Netflix. This article on Seeking Alpha provides a similar insight. 我們對Netflix的未來,向來不抱期待。讀者如果好奇,可以先看Seeking Alpha的這篇文章; Netflix: What Your Buyside Analyst Won’t Tell You 此篇重點,我們摘譯如下; 1. 在FANG四強中,Netflix的表現已難和其他三強相比。(FANG,包括Facebook, Amazon, Netflix, Google) 2. Netflix 持續成長並反映其估值的機會,幾乎為零。
Read More

The Difficult Situations of Netflix, Spotify and Pandora

The online music and video streaming services are facing the same uphill battle. 目前線上的影音串流業者,都面臨類似的困境。Netflix只有美國的實體DVD郵寄業務賺錢,串流部分則是做得愈多,虧得愈大。Spotify更不必講了,在全球喊得很大聲,然而它不但年年在賠,還賠很多。 只有Pandora,在串流音樂的領域是非常成功的。它砍掉搜尋這種on-demand功能,而主張自己是radio station之模式,支付遠較Spotify這種業者低的權利金。惟其在北美以外一直沒有明確的海外擴張計畫,因此台灣對它比較不熟悉。 它的UI/UX看得出是千錘百鍊的最佳化配置、進入市場早(2000年)、每年包括MAU(目前有八千萬人)及聆聽總時數等等各重要數據都正成長(以營收而言,2012年4億、13年6億、14年9.2億、15年近12億);而在營收配置上,廣告占80%、premium訂戶占20%,更是值得參考的模式。 在影音串流領域表現佳,但目前在NYSE上,Pandora市值不到美金20億,去年營收近12億,四年來都一樣,小虧。併掉了Rdio之後也不會有改善。 讀者可以參考華爾街日報的這篇文章: Pandora Media Swings to Loss Amid Higher Expenses Web-radio-service Pandora Media Inc. on Thursday swung to a loss in its latest quarter, despite seeing
Read More

iPhone, Sigh-Phone?

Google-owner Alphabet passes Apple to become world’s most valuable company. 前些時日,才和朋友聊到蘋果在戰略思惟上之強項與弱項。在經營績效上,蘋果是個厲害的角色(Wal-Mart也是);但我從來都對蘋果沒有好感(我對Wal-Mart也是)。 谷歌字母公司全球市值最高企業 Google母公司字母(Alphabet)上季營收和獲利都超越預期,反映線上廣告銷售強勁,成本控管有成。 這是Google改採新架構、將主要搜尋和廣告業務部門(仍稱Google)從風險投資事業分開後,以母公司Alphabet為名公布的首份財報。去年第4季扣除支付給合作夥伴的營收成長19%至173億美元。淨利增加5%至49.2億美元,扣除一次性項目的每股盈餘為8.67美元。 就Google事業(含搜尋、Youtube、Android等)來說,第4季營收增長18%,全公司最大營收來源廣告收入成長近17%,至190.8億美元,點擊付費廣告數量成長31%。Google占集團營收99.3%。 這篇報導說,蘋果單季淨利就有184億美元,Alphabet要用四個季度才賺得到這麼多。但Alphabet市值現在就超越了蘋果,何以致之? MarketWatch的分析: (1) 成長腳步:蘋果上季營收僅增加1.7%(分析師還預期本季將會萎縮),Alphabet營收成長則有19%。 (2) 成長潛力:不僅iPhone,iPad和Mac銷售均萎縮,正在開發的產品也不成熟。反觀Alphabet對未來科技之投資,像是自駕車、Nest智慧家庭、光纖網路領域等,可望比起蘋果自駕車更早收穫投資回報 (3) 投資決策與績效:投資人看好Alphabet的大手筆投資,因為過去績效良好,YouTube就是個帶來大量行動廣告營收的例子。
Read More

Amazon Lays Out Its New Phone ?!

From sources who are familiar with the matter, Amazon has been planning with some of its OEM partners for its new phone. 知情人士表示,Amazon又開始和手機廠談代工了。 雖然2014年以自己的OS版本推的Fire Phone導致Amazon認虧了一億七千萬美金,但對貝佐斯而言,這也不過就是一堂不貴的商業模式的實驗課(別忘了,臉書買目前已經改採完全免費制的WhatsApp的價格,是這個數字的一百多倍,何時能賺得回來沒人知道)。而我們向來認為,Amazon之生態系思惟裡面應該要推自主OS的手機(其中一個原因是Apple Appstore以及Google Play限制Amazon發展之處很多,以後有機會另文分析),只是需作更清楚的本質性思考。 原本的Fire Phone是很好用的手機,但畢竟它的定價 ($650) 錯了、主要功能訴求 (Firefly以及裸視3D)錯了,這回老貝會怎麼玩,我們拭目以待。 我們在去年即說過,Amazon早在2011年前就該推出附帶全球免費漫遊的instant messaging方案,它也應該考慮採MVNO模式,在主要市場兼營行動通信業務,搭配相當幅度的免費方案,推升使用者數。如此一來,它的電商特別是家庭日常用品與生鮮類的購買、視頻、音樂、書籍、期刊、報紙等等之訂閱以及廣告之觸及,必能更上層樓。 現在,其實為時未晚,雖然全球手機銷售從低階到高階甚至連iPhone都已見頹勢;但是,依目前硬體之演進,BOM cost在百元美金以下的手機已具備日常需用的所有運算能力,因此這回重返手機市場,Amazon非但完全不必靠賣硬體賺錢、還能有更靈活的商業模式之操作空間,這場仗會很有趣的。 反觀台灣這裡搞電商的、談電商的、教人家做電商的…有誰靠著技術和商業模式之本質性研發,把面對下一個世代的局給佈建起來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