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About us

eCounsel group

A boutique firm with unparalleled expertise in business and technology. We have good command of industrial ecology and legal practice, and have undertaken highly regarded cases. Because the small business scope, we pay more emphasis on effectiveness and efficiency, and choose clients with deliberation. The managing partner not only has extensive experiences in various legal issues more over than 20 years, but invests and manages several technology companies. In addition, he always checks each case rigorously. Clients’ business objectives are our primary focus. To achieve the same in the most cost-effective fashion trumps all seemingly sophisticated legal discussions.

Nice-to-have vs. Must-have

2014 - 11 - 14

How many of us are music fanatics, consider it life necessity and have to listen to something everyday?


絕大多數人,是不是音樂的重度使用者? 必須每天都聽,是生命的必需品?

你我可能都有過經驗,被這三家電信公司之一強迫半買半送KKBOX, myMusic或Omusic個把月、然後莫名其妙帳單又不小心多付了幾個月,才驀然想起把它給停掉。在你擁有$149月付費帳戶的那幾個月裡,你搞不好從頭到尾總共聽不到10次,每次還只聽3首曲子就關掉了。

這樣,就算這幾家大唱片公司說「我們以後不提供免費音樂、以後要全面改採付費制」了,你會買單嗎?

“An average user of free, ad-supported streaming services generates revenue of around $4 a year to record companies, according to one label executive…”
[1]

有家唱片公司的主管表示,廣告補貼制的串流音樂服務使用者,平均每年會貢獻給唱片公司美金4元的營收…

是啊,Spotify的付費用戶每年所繳的美金120元裡有70%給了版權人,就是$84左右。姑不論裡頭還得包括詞曲和公開傳輸費在內,這樣了不起也就是$4的21倍。以KKBOX而論,一群拼了老命專心只做音樂的網路資優生努力了10年,在台灣付費用戶大概頂多也就是600,000人的規模,那你是覺得台灣只有這幾隻小貓在聽音樂嗎?

重度使用者就是這麼些,你再榨看看會不會更多啊。有本事,乾脆連Vevo和YouTube的MV都別推,祝你能把nice-to-have變成must-have。

腦袋打結、想錢想到爆炸;好像沒有人能靠這樣致富。不信,我們賭一下好了。最後,看屈服的是唱片公司,還是網路使用者。

資料來源:
[1]Era of Free Digital Music Wanes (Wall Street Journal)
[2]此為各個串流音樂平台目前表現得簡單整理。圖引用自華爾街日報。
A look at music streaming service

Recommended article 

Enron

In 2002, U.S has passed Sarbanes-Oxley Act, to reform corporate security regulations and protect investor from fraudulent accounting activities by corporations. 美國於2002年以史無前例的速度通過了七十年來最大的公司證券法制改革-沙氏法案(又稱企業改革法案)來因應自2001年底以來陸續爆發的知名公司之財務弊案,而其中恩龍公司於2001年底申請破產保護正是這一連串企業弊案的開端。 2001年10月,恩龍公司公布當年第三季的損失達6億美元後,遭到美國證管會以及司法部的調查,牽扯出恩龍公司財報造假、負責查帳的會計師無法發揮應有功能的弊案。 在相關單位正式調查之後,恩龍公司向證管會報告其以前的財務報表有錯誤而要修正,將原本隱藏的十億美元損失揭露,另外還宣布股東權益必須調降12億美元,此時恩龍公司的股價也早就跌至谷底,同年底恩龍公司只好向法院申請破產保護,成為當時美國有史以來最大的破產案。同樣的受害者仍是投資人、債權人以及市場信心及金融秩序。負責簽證的安達信(美果五大會計師事務所龍頭)會計事務所也跟著倒閉。 恩龍公司為了擴張業務而使用會計技巧,透過設立關係企業[1]的手法募集資金,以便維持股價跟信用評鑒,而且依照規定[2]恩龍公司的財報當中並不用揭露關係企業的交易情形,恩龍公司便利用此漏洞來從事非常規交易,創造公司帳面上的利潤。簡單的說,就是用關係企業承擔虧損來製造恩龍公司的帳面上數字,但是其實真正要承受虧損的還是恩龍公司本身。 恩龍弊案的最大問題出在重要的財務資訊沒有揭露給投資人,利用複雜的會計方法與關係企業與以掩飾,使投資人受到矇騙,認為公司的財務狀況前景看好,所以問題仍然是出在這些財物業務文件上面,資訊不夠充分。 博達案被稱為「臺灣的恩龍案」並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恩龍案與博達案的問題都出在於利用子公司或空殼公司做非常規交易,欺騙投資人,另外負責查帳的安達信會計師事務所又因為自身利益關係而放水,外部審核機制形同虛設。 安達信會計事務所的行為正好可以作為本書提出創新觀點的佐證,因為安達信會計事務所在2001年得知恩隆公司受到主管機關的調查時,其合夥人立刻命令將與恩隆公司有關之文件予以銷毀,包括許多紙本、電子郵件與電子檔資料,企圖湮滅恩隆公司與其會計事務所為不法行為之證據,由此我們更清楚了解文件的保存對於事後發現真實、追究責任之重要性。 除此之外,如同博達案我們所提到的,恩龍公司在與自己的關係企業從事各種交易的時候會產生各種文件,契約、訂單、匯款單、銀行對帳單以及各種書信往來等,這些文件因為沒有充分的表現交易資訊內容,而誤導投資人及證券分析專家,致使弊案造成之傷害擴大。將所有交易過程中產生的文件保存好,一旦被製作出來就必須立即建檔,那麼就算某些文件是有問題的也可以防患於未然,而且把各種相關的文件放在一起也有利於事後公司內部的稽核或是會計師事務所的查帳。縱然會計師事務所與被簽核的公司有掛勾,這些保存的文件也會使不肖會計師無所遁形! 參考資料: 1. Special purpose entity, 有稱做「特殊目的事業機構」、「特殊目的公司」等。 2.依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訂定的財務會計準則規範No.140第34、36段規定,只要有除了特殊目的事業公司之母公司以外之單一投資人投資該機構達總價值百分之三時,該機構的交易活動就不用在母公司之合併財報中揭露。此為會計上所稱之「資產負債表外之交易」(off-balanced…

Privacy Shield - U.S., EU Struck Deal to Protect Data Privacy

The data privacy agreement signed by U.S and E.U has been announced invalid by the European Court of Justice because of the lack of protection. 華爾街日報報導了有關歐盟與美國間的「資料隱私協議」之相關新聞: U.S., EU Reach Deal on New Data-Transfer Framework U.S. makes…

Big Market, Big Money

Morgan Stanley Hiring Lawyer to Head Activist-Defense Group Bank’s team, led by David Rosewater, to help defend corporate clients from activist challengers Morgan Stanley has brought in a new weapon to help defend its corporate clients fr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