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文章
- 管你哪國的科技新貴,法律之前都是凡人 2020-10-23
- 假面美國:川普和僵屍化的基督教 2020-10-05
- 美.中.港 2020-06-01
- 坐困愁城的Libra – 法遵八陣圖之初探 2019-07-29
- 金管會STO (v) – 一意孤行.五個沒有 2019-07-13
關於我們
電子五哥,誰投資台灣新創?

作者為「和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早期投資人及監察人 (2014-2017)
蔡總統在出席泛太平洋暨東南亞婦女協會的活動之後,說「電子五哥都會回來台灣投資,除了郭董事長的公司以外」。從這句話就能看得出來,她身居大位僅僅不過三年,就已然離青年太遠、離市場太遠、離真相太遠。
在2014年中,翟本喬博士因為台達電新任董事長的策略改變,不再支持他所領導的雲端研發部門,只好被迫帶著數十人的團隊離開。雪上加霜的是,台達電還要求翟博支付高達三千萬元的智財權買斷費,因此他急著要找到資金。當時,團隊共同出資的三千多萬已近燒光,如果付掉台達電的那筆錢之後還要能維持公司運作一整年,至少需要九千萬。儘管翟博名氣夠響、人面夠廣、募資期間也總共會晤了二十餘位科技及投資大咖,卻除了有位電子五哥之一的表示「在有別人領投六千萬的前提下」願意跟投三千萬以外,沒有半個人伸出援手。
翟博在當年五月找我研究對策。我接手募資案之後,偕同翟博和公司的二位技術長共同調整出了一套立足於原有的研發基礎、但又有機會和全球雲端巨擘AWS, GCP, Azure… 一拼的混合雲模式;翟博同時也接受我的提議,將其命名為Cloud Convertible。當時,我透過一位在學界夙富聲望的前輩引薦,向鴻海投石問路;七月二日翟博和我第一次到土城總部作投資簡報,八月郭董就親自批可,九月鴻海九千萬的資金就全數到位,沒讓上述那位電子四哥之一來「跟投」。後續,鴻海還陸續追加投資了二億,那些事情就都已見諸報章。
儘管在這段時間內,我們也曾想方設法,總共求見了多位立足台灣、年營收達千億元以上的科技或投資圈大腕兒,但每位老闆或高階經理人最後給的答案都差不多「AWS很強,你們怎麼拼得過?」
最後,和沛的確不但沒拼贏AWS,更是敗給了自己,辜負了郭董事長的信任;作為募資案的承辦人,我也深感慚愧。但我此生永遠不會忘記的是,從頭到尾,郭董對我們團隊,一句責備的話都沒有。
全球的新創都一樣,十家成立九家倒閉,這是眾所周知之事。年紀太輕、經驗不足、決策執行失誤都是主要原因,但是請教蔡總統,電子五哥,誰有心,給年輕人犯錯的機會?
其他四家我不敢講。至少我從親身經驗裡看見,早在美中尚未進入川普任內的緊張年代前,那一位乾脆爽利的郭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