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About us

eCounsel group

A boutique firm with unparalleled expertise in business and technology. We have good command of industrial ecology and legal practice, and have undertaken highly regarded cases. Because the small business scope, we pay more emphasis on effectiveness and efficiency, and choose clients with deliberation. The managing partner not only has extensive experiences in various legal issues more over than 20 years, but invests and manages several technology companies. In addition, he always checks each case rigorously. Clients’ business objectives are our primary focus. To achieve the same in the most cost-effective fashion trumps all seemingly sophisticated legal discussions.

Lack of Knowledge Means Lack of News - Lao Dong Beef Noodle Scam

2014 - 07 - 27

Lately, Lao Dong Beef Noodle has been on the top of the news headlines. The media scrutinies can be attributed to 4 main factors. First, it’s about the national dish of Taiwan, Mr. Gou’s name, the amount of money scammed and 17 franchises in both Taiwan, Mainland and U.S.

法律與財經常識並不難.難在你懶

打郭董名號吸金 老董牛肉麵詐1億 (蘋果日報)

這是紅及一時的新聞,蘋果日報及各大爆爭相報導。而此新聞的內容,有以下四個元素,具備引發關注的潛力,也值得深入討論:

  1. 涉及台灣國民美食牛肉麵
  2. 郭台銘
  3. 老董在台灣大陸美國都開了店,總共十七家連鎖
  4. 詐騙金額上億

但是,就像其他主流媒體一樣,這則報導仍只停留在最初的「他說、她說」之膚淺。其實,只要問對問題,自然會有更殺的內幕,可以讓這個媒體挖出大獨家。比方說:

【提問A】

請教自稱遭到詐騙來投訴的林姓投資人:「您在購買老董股票的當時,股款是匯到哪個戶頭?匯款水單可以讓我拍照並刊登嗎?」

〔評析〕問題A的答案,有以下兩種可能性,各自表彰著不同的法律責任,再往下研究,會比表面上看到的更有趣百倍。

可能性一:款項匯進劉正雄個人的戶頭。劉正雄很有可能是看壞老董牛肉麵的前途,在此刻用高價拋售自己所持有的老股,獲利了結;這種情形下,記者就更應該向老董幾家店(包括台北、上海、洛杉磯)周圍的住戶或商家查證,瞭解老董是不是真的有來客數及營收下滑的狀況,這樣豈不更能保障「民眾知的權利」、讓日後不至於再有民眾因此而受到詐騙?

可能性二:款項是以台幣(這是合理揣測,因為投訴的人都講台幣)直接匯入老董牛肉麵所屬的「英屬維京群島商富董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的帳戶。如果這麼做,看來似乎是為老董牛肉麵進行現金增資,讓老董牛肉麵充實營運資金,進行更大規模的擴張。但是,只要略懂境外公司操作的人都曉得,那是從頭錯到尾的程序,發不了新股。英屬維京群島(BVI)和其他境外公司都一樣,要增資得從境外增,股款必須先匯到OBU的戶頭(一般而言都是美金)。不這麼做,根本不能發行BVI的新股股票。就算是為了在台灣的開店需要動到投資款,正式的操作方式就是等BVI增資程序辦完之後,透過經濟部投審會的程序匯入在台之營運資金,匯到時再換成台幣。那麼,記者手上所拍到的林姓投訴人所拿到的股票是打哪兒來的,不就更值得詳加調查了?

【提問B】

請教劉正雄或其他富董公司的原有股東:

  1. 「貴公司之前有沒有作過董事會或股東會決議要增資發行新股?」
  2. 「貴公司有沒有收到並支用那幾位指控你們詐財的投資人所匯入的台幣上億元的股款?」
  3. 「貴公司就BVI公司之設立及年費繳納等事宜,是委託哪一家會計師事務所或秘書公司處理?能否打個電話請他們接受我們採訪、並說明不涉及個資的貴公司歷來股份發行以及股票如何印製的事實嗎?」

〔評析〕問題B是三連發,它的答案基本上將決定老董的命運。

可能性一:如果根本沒作過董事或股東會決議,那麼這筆上億元的款項就無法以「新股」的地位存在,老董就算收到,也不能發行股票交給林姓投資人等。因此,投資人拿到的股票可能是偽造的、款項也可能被挪用了,而富董公司還可以撇清說是劉正雄個人行為(至於這種話在司法上講不講得通,是另一回事)。

可能性二:不論富董公司是否作了董事或股東會決議,縱使林姓投資人等的款項是以台幣或美金匯入「名義上」屬於富董公司在台灣或境外之銀行帳戶,但實質上富董公司根本不知有此帳戶之存在。這點就更妙了,因為境外公司開立銀行帳戶,只要董事長抱著相關公司設立文件、Sign Bar(通常是個連續供墨的橡皮章)、並親自簽名即可辦理;所以,公司倘若不知道有此一帳戶之存在,劉正雄就算捲款潛逃,公司派也能攤攤手,表示本公司亦屬受害者而莫可奈何(但公司是否需為董事長之行為負法律上的損害賠償責任,這也是另一回事)。至於直接詢問幫老董辦BVI設立的會計師或秘書公司,是一項從旁查證的工夫,能掌握更具體的程序,確認公司派那邊講出來的話不會牛頭不對馬嘴。

媒體無腦,如鴉片之毒

這些東西都不難,也是司法線、財經線、和社會線的記者只要稍加用功都該累積出來的常識。難的地方,在他們太懶,不上進、不好學。

清末之中國因為鴉片之毒,兩廣總督林則徐對宣宗表奏「此禍不除,十年之後,不惟無可籌之餉,且無可用之兵」,受命欽差大臣,查辦鴉片。在我們看,主流媒體腦殘之毒,已漸入民間,全台百姓弱智化的傾向亦已無可挽救。倘若我們只剩這種水平的新聞報導,台灣恐怕十年之後也不會有可用之謀士。獨立思考、新聞自由、與媒體深入報導,斷不可能期待大陸、香港、新加坡的幫忙,台灣就此,明顯居於全球總數達十五億的中文閱聽者的樞紐要津。我們只能望向新媒體和自己,務必要努力留存中文智識發展的火種;這也是我們在新聞專業上,唯一能夠作出的卑微冀盼。

資料來源:
[1] 老董牛肉麵打郭董名號 詐投資人1億 (蘋果日報)
[2] 打郭董名號吸金 老董牛肉麵詐1億 (蘋果日報)

Recommended article 

Pension Reform Basics: Exceptions for Legitimate Expectation

Recently, there has been scrutiny over the pension system of military officials, civil servants and educators in Taiwan. Our tax payments indeed have been allocated largely to keep the promises which our governments made to support…

Taiwan's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Is Not That Bad

There are indeed problems with our health insurance, problems that affects healthcare quality and equality among all classes in our society. 無助的美國健康保險系統 「……美國健康保險制度五花八門,基本上都是民營的,政府辦理的只有窮人保險(Medicaid),政府辦理的保險很多醫生不參加,因為給付額度很低,而民間的健康保險制度非常複雜,同一家公司有HMO(管理式)、PPO(直接或自由式)等不同計畫……隨著經濟不景氣,越來越多人沒有健康保險,就會造成一個很大的醫療風暴,很多醫院關門,影響急難救助……。」 http://ppt.cc/2ZB5 健保的問題大,我瞭解。但是,大到影響我們社會裡各階級之就醫與保健權益、醫藥界等產業鏈的財富分配與人才養成,只靠著訴諸情緒而不探究問題本源的謾罵,只讓人覺得可惜。甚至有些人對於學名藥的講法,像極了為原廠藥在煽動民眾對政府施壓,對於體系性地解決問題毫無助益,可嘆。 這篇用生活化的口語說明美國的醫療保險制度,值得朋友們參考。 文章裡缺的,是處方藥有關的問題(總之,在美國拿到處方箋後,病人到藥局買藥時需自付的co-payment多半很高)。 凡讀過相關議題報導的都知道,美國的醫療(暨相關私人保險)制度與各種收費模式,即便對中產階級而言,都算得上是一大負擔,失業期間就更別提了,就醫的基本人權,僅不過是窮人的口號。此外,更有數千萬美國人,長年因為工作關係(例如:臨時性打工、或其雇主因財務考量而未提供等之情形。),根本連醫療保險都沒有,一旦生病,除非口袋有錢或四處告貸,否則只能勉強忍病不就醫。 反觀這些情況若發生在台灣呢? 制度要改善,沒有人會反對。請先衡平審視自己,才不會淪為痴人妄語。

Trucks v.s Drones

Let’s see if this article from Insider makes any sense? 我們來看看Insider這篇文章到底合不合理? 無人機送貨純為噱頭?成本為快遞一萬倍 送貨成本計算:(能源成本 + 操作人員成本 + 載具費用攤提) 這個基本公式,不論用卡車或是無人機,都一體適用。從Amazon日漸廣佈的fulfillment center送貨到客戶那兒,Prime二天、Prime Now二小時、再進到將來Prime Air以半小時為目標;其同時、同路線的出貨數量都趨於靈活之小量,大型貨車根本使不上力。用無人機,會比起用卡車的單趟人力貴,我都高度懷疑了,還一萬倍? 送貨的能源成本:卡車 vs. 無人機 每英哩,卡車是 $0.5 而無人機只要 $0.02。所以,混用卡車和無人機來完成送貨到府,就能大幅降低亞馬遜必須支出的運費 the fuel cost of running a diesel-powered tru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