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文章
- 管你哪國的科技新貴,法律之前都是凡人 2020-10-23
- 假面美國:川普和僵屍化的基督教 2020-10-05
- 美.中.港 2020-06-01
- 坐困愁城的Libra – 法遵八陣圖之初探 2019-07-29
- 金管會STO (v) – 一意孤行.五個沒有 2019-07-13
關於我們
新次貸危機,全美上演中
新次貸危機,全美上演中
2017 年 04 月 28 日
據華爾街日報2017年4月24日報導之The U.S. Makes It Easy for Parents to Get College Loans—Repaying Them Is Another Story,截至2015年9月為止,美國Parent Plus學貸已有逾33萬人至少1年未曾還款,佔借貸總人數11%,違約率比次貸風暴高峰期的數字還高!
在美國,這種稱為「Parent Plus」的學貸是從1980年開始,由聯邦政府借給大學生父母,讓無力負擔的學生也能夠順利就讀。報導中指出,由於此種貸款幾乎不問貸款人收入、現存債務、信用評等及償債能力,貸款人數已高達300萬人以上。其中更有數十萬父母因為欠繳貸款、違約,而不得不延遲退休,暫緩醫療花費。美國的高等教育學貸儼然如10年前的美國次貸市場,脆弱得不堪一擊。
高學歷所伴隨的高學貸,使得年老的美國父母們步履更加蹣跚,甚至最後不免要由納稅人出錢買單,高學貸問題不僅僅是關乎教育,更是牽涉政府財務、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
如果學得以致用,畢業後順利就業,那麼貸款讀大學或許是門划算生意,但是學若難以致用,日後所從事工作與大學所學毫不相干,最終欠下高額貸款得到的就只有學位,那如此高風險低投報的賠本生意,該做還是不做?
更値注意的是,與台灣學貸由銀行承貸不同,美國此類學貸經費大多來自政府預算,面對不斷擴大的財政赤字,國家是否仍要冒著拖垮政府財政之風險,背負如此龐大支出,這樣的政策方向究竟是對,還是不對?
或許,最根本的問題在於是否人人都該念大學,正確的職前養成訓練才是學生、父母、政府迫切需要的,在本所及其他相關事業體中,多的是書不見得讀得好,但事做得很好的優秀人才!
你或許想看
管你哪國的科技新貴,法律之前都是凡人
台灣歷來數不完的半瓶水偽知識份子,鎮日在牆頭草鄉民簇擁下,以為「法律跟不上科技」這種字樣可以印在潮T上,高調狠批自己的政府,動輒舉美國中國當進步的範例,仿佛台灣的年輕世代沒生出馬雲馬化騰趙長鵬黃崢張一…
商務律師 (ii):專業養成篇
我們在去年底聊過,想成為賺大錢的商務律師,菜英文會構成一定程度的障礙(除非英文菜,但是日文不賴…)。 不過,外語聽說讀寫的能力,在協同當事人辦理商務案件上,所占的地位高歸高(直接精確解析相…
四、經濟誘因管制仍有其侷限性
【第陸章 – 延伸閱讀B – 立法建議】 經濟誘因管制的最主要訴求是希望經由提供經濟方面誘因之方式來促使受規範者可以主動的遵守相關法令,藉由經濟面的管制使企業做出符合經濟理性的行為,在某些情況比起費時…